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從《永遠的零》看二戰日本/Martin Yim

從《永遠的零》看二戰日本/Martin Yim

縱觀《永遠的零》整個故事,佐伯建太郎與其姊所搜集其外公 — 宮部久藏的生平資料為源起,從而引起有關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始末與討論。不過,《永遠的零》並沒有清楚交代日美兩國如何爆發全面戰爭的原因,這亦是本文想交代的。此外,太平洋重要戰爭的影響,以及零式戰機與美軍戰機比較,神風特攻隊也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永遠的零》電影照片

其實,兩國為何會爆發戰爭?珍珠港一役無疑是點燃炸藥的導火線,但炸藥又重何而來?直至一九四一年,日軍南侵軍已經佔領中國華北,華中大片土地,但是國軍仍不斷抵抗,未有投降跡象。日軍已深陷泥沼,無法抽身,為了迫使國民政府解取武裝,日軍的政策是選擇繼續南進,繞道越南,進攻緬甸,從後中斷國軍後緩。當時,美國取態是左右逢源的,一方面持續售賣石油予日本,另一方面,則提供武器予國軍。可是,當日軍取道越南,美國的態度卻逆轉,要求日軍從越南,中國戰場徹退。羅斯福總統則下了重要決定,全面禁止出口石油至日本 [i],使其作戰資源受嚴重威脅。日本作戰當局屢次與美國交涉不果,便決定攻擊美國艦隊,並全面進攻英,美,荷的殖民地,奪取資源。

自從進攻珍珠港後,直至中途島戰役前夕,可算是日軍擴張的重要時期。馬來亞,菲律賓,新加坡接連失陷。日本參謀本部為了爭取有利的談判條件,決定先重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山本五十六以先導艦隊進攻阿留申群島,以期引出美軍艦隊,接著由南雲的主力艦隊主攻,消滅美軍航母。基於換彈,情報掌握失誤,日軍航母反為美軍先發現,結果,赤誠、加賀、蒼龍,飛龍四艘重航母被擊沉。故事主角宮部久藏隸屬的第一航空隊幾近全沒,自己為巡邏艦所救,返回日本後,需要為此次行動保密,側面反映戰時日本消息封鎖的狀態。是次海戰具有指標性,日軍主力機動部隊被消滅,戰略主動轉為被動,日軍往後只能點對點作戰,補給難繼,不能靈活移動部隊。反之美軍,利用航艦運輸戰機,佈兵靈敏有致。

漸漸缺乏糧食,彈藥支援的日軍,開始與美軍逐島拉鋸,首始戰場為瓜達康納爾島。開戰首日,美軍迅速登陸,並佔領當地機場。不久,日軍艦隊反將美軍支援船隊擊退,將瓜島包圍,逐漸投入兵力奪島。不過,日軍參謀人員的自信慢慢變成自大,嚴重低估美軍人數,將拿破崙的名言:「精神與肉體的比例為三比一」奉為教條,令將官與士兵潛而默化,面對鞏固的美軍火網時,還組織毫無意義的沖鋒,當時的一木支隊的下場便是明證。日軍除了消耗陸軍實力外,航空隊的耐戰能力亦折損不少。故事的地點亦由航母轉至拉包爾。作者以虛帶實,以宮部久藏與真實人物的互動,交代當時的從軍經歷。他與當時的皇牌飛行員板井三郎,西澤廣義互有往來,一同與美軍周旋。他們駕著零戰由拉包爾出發,直航三小時至瓜島與美軍纏鬥,基於燃油所限,作戰時間只有半小時,又需要相同時間才可回基地。承受嚴重精神壓力的日軍飛行員,能活三個月以上,算是幸運兒。有鑑於美軍傷亡甚巨,麥克阿瑟與海軍上將海爾賽兵分二路,前者的鉗頭進攻菲律賓島嶼,後者則爭奪馬紹爾群島等戰略重地,並同時採用著名的「蛙跳」( Frog Jumping ) 戰術,中斷日軍補給,使大量日軍餓死。至此,不斷擴張的日本帝國亦由盛轉衰。

除了宮部久藏的經歷外,零式戰機也是故事主角。公元一九四零年,即皇曆二六零零年 [ii],崛越二郎與曾根嘉年的心血結晶則命名為零式。太平洋戰爭初期,零戰的確擊敗當時美軍主力戰機 F4F,在空中纏鬥時屢次佔優。此戰機的續航距離甚遠,達五百多海里,當空戰爆發時,零戰翻騰時的半徑比英美戰機為小,可加快轉移敵機之後,迅間得利。不過,這也空戰飛行員的體能考驗,戰機屢次打轉,飛行員的腦部會加速充血,很容易使其失去知覺。所以小說中也加插了一段宮部久藏鍛煉體能的片段,他提舉甚重的機槍,以適應空戰時的特別情況,增加空戰時的生存機會。不過,美軍P-51戰機登場後,零戰的優勢大減。前者的駕駛座後的鋼版甚厚,機身裝甲亦然。此可抵禦零戰上的機槍的連續射擊。相反,零戰的裝甲薄弱,機翼中的儲油缸沒有防彈裝甲,空戰時,機身中彈便較易爆炸。加上,日機的無線電配置幾近無用,出擊時,飛行員無法與僚機或艦轟溝通。相比美機的無線電,實不可同日而語也。這也證明兩軍交戰,除了將士用命,資源配置,軍工科技研發,是不可或缺的,在這一方面,戰時日本是無法與美國相比,終戰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有關神風特攻的記載,也是《永遠的零》的重點。神風特攻的作戰概念始於大西瀧治郎中將,這種作戰計劃期望以低成本(一人一機),換取高回報(美軍航母或戰鬥艦)。這計劃在雷伊泰灣嘗到甜頭後,大本營便著魔似的,不斷特攻,以期挽回劣勢。這可反映日本人力短缺的問題。以當時的學生為例,日本政府安排他們進入國防工業,從事技術設計及安裝的工作 [iii]。後來,修習文史哲,法律等學科的學生也被征召入伍 [iv]。故事後期,他們進入航空隊訓練營後,便是預備軍官,一心與美軍決戰為目標,時任航空隊教官的宮部久藏為此感到苦惱。因為他知道這群年青軍官是擔任人肉炸彈,每次均是十死零生的任務,對戰局根本毫無幫助。面對著美軍防空炮,加上戰機攔截,零戰與年青人只能淪為肉靶而已。至於作戰當局更是責無旁貸,錯過了及早投降的時機 [v],最後使日本淪為核子武器的試驗國。

此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在日本有近七十億日元的票房,安倍晉三觀影後十分感動,甚至希望神風特攻隊隊員的書信,成為聯合國文化遺產。有關「修正史學」的爭議,日本與被侵略國特別中國,韓國的隔駭只會日益加深。






[i]  是日為七月二十六日。歷史學家李德哈特指出日本的石油資源有百份之八十八需由外國進口,持續戰爭下,其存量只可維持一年半。李德哈特著,鈕先鍾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台北:麥田城邦,2008年),頁370

[ii] 為了強調萬世一系的天皇譜系,由明治政府直至戰時政府沿用皇曆紀年,神武天皇登基為公元前六六零年,直至公元一九四零年,則為二六零零年。見於鄭樑生著,《日本史—現代化東方文明國家》(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頁223

[iii]    戰時政府通過總動員法,內務省與厚生省安排畢業生進入國防工業,四一年後,戰爭局勢惡化,工廠工人亦需上前線,故此,十六至四十歲的成年男子,十六至二十五歲的未婚女子必需投身軍工工業。見於Andrew Gordon 著,李朝津譯,《二十世紀日本—從德川時代到現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257

[iv] 這是在一九四三年十月,上述學科的學生的緩召條例被取消。見於鄭樑生著,《日本史—現代化東方文明國家》(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頁188

[v]  小磯國昭內閣上台後,曾經出現「近衛上奏文」事件。事件的參與人主張向美國無條件投降,後來主議及參事者均需下獄,小磯則主張向蘇聯謀和,蘇聯態度更是不置可否,錯失了及早投降的機會。見於Andrew Gordon 著,李朝津譯,《二十世紀日本—從德川時代到現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269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