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思考系統(一)— 先驗和後驗》/陳培興

《思考系統(一)— 先驗和後驗》/陳培興
Platonic Truth by Ethelred Little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每天都會處理很多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問題可以區分成不同的類型。一般來說,人們都能夠依靠直覺或者應題意識來給予相應的回答。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很少人會有意識地以一套有效的思考系統去疏理問題,以至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事倍功半。有鑒於此,我會嘗試以幾篇文章講解一些區分命題的重要概念,以使得我們能更有效地疏理日常所遇到的問題。

首先要講解的是先驗(a priori後驗(a posteriori這兩個區分,這兩個區分能夠窮盡所有其答案具有真假值的問題。亦即是說,一個答案具有真假值的問題,如果不是先驗的,那就是後驗的。反之亦然。[1]在接下來的篇幅,本文會從最基本的定義開始說明兩者的分別,以及說明它們作為區分問題類型所依賴的判準,並附以例子詳細解釋;最後再說明要注意的細節。

(1).先驗問題/先驗判斷 

什麼是先驗問題呢?大體而言,這些問題是我們不需要通過檢視經驗就能夠回答。[2]又或者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其真假是能夠獨立於經驗而得知的。譬如是數學與邏輯真理,這些符號運算只需要通過純粹的理性思考來推理出結論。我們可以說,這些藉著應用如意義分析、邏輯推理等方法就夠能下判斷,而其答案獨立於經驗的問題屬於先驗問題。

對於從未接觸過哲學的讀者來說,這界定可能仍太抽象。不過還好,我們可以通過指出屬於先驗知識的例子來了解這個類型的特徵,譬如剛才說的數學與邏輯真理。又或者,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先驗問題常見的問句形式來作指引,譬如是「x是什麼意思?」「什麼是x?」「概念x是不是概念y?」‥‥‥等等幾種,接下來詳細舉例說明:

例子(1):「王老五是不是男人?」 

要判斷「王老五是不是男人?」這個問題,我們無須通過檢視經驗就能夠下判斷。因為藉著意義分析(meaning analysis這種先驗方法,釐清問句中「王老五」這個語辭的意思和用法。我們就知道「王老五」所指的是「未婚男人」;而是男人,就是成為王老五的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如果不是男人,就不會是王老五,所以王老五必定是男人。在這個分析過程中,我無須檢視經驗就可以回答。

例子(2):「2+=5是否成立?」 

要判斷「2+=5是否成立?」這個問題,同樣地,我們無須通過檢視經驗就能夠回答。因為藉著意義分析,釐清問句中關鍵的符號意思如:「2」、 +」、「3」、「=」、「5」就足以判斷這命題的真假。但數學符號要怎麼釐清呢?其實可以藉著數學的交換律去了解該數學符號的意思,譬如通過這樣的推理:

=+
=++
=++++
+=   ++++=++++

當然日常情況不需要如此,因為你早已完全熟悉相關的概念。請願諒我因為說明的需要才不厭其煩地展示一次。值得注意的是:「2+=5」之所以成立,並非通過事實上人們是否計算出「2+=5」;而是根據有關的數學符號概念而成立。換言之即使它被計算錯千萬次,只要該符號的意義不變,那麼「2+=5」也不會為假。

(2).後驗問題/後驗判斷 

那什麼是後驗問題呢?後驗問題就是相對於先驗問題的類別。大體而言,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通過檢視經驗才能夠回答,而其答案的真假也不能夠獨立於經驗而得知。譬如是考古學、歷史考據和科學研究所處理的問題,這些問題是需要對事實進行研究(檢視經驗)而得知的。我們可以說,這些藉著各種直接或間接的觀察、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等等後驗方法來取得經驗證據(empirical evidence)才能夠下判斷的問題為後驗問題。

同樣,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後驗問題常見的問句形式來作指引,譬如是「x存在嗎?」「x在哪裡?」「x在哪一年發生?」「x現象會否導致y現象?」‥‥‥等等幾種,接下來詳細舉例說明:

例子(1):「外星人存在嗎?」 

要判斷「外星人存在嗎?」這個問題,我們無法僅僅藉著先驗方法來下判斷。因為即使藉著意義分析等方法,釐清了問句中關鍵概念的意思和用法,亦無法證明「外星人存在」或者「外星人不存在」為真。我們需要通過進一步的觀察或其他後驗方法來獲悉有關的事實情況。換言之,這類問題其答案的真假是不能夠獨立於經驗而得知的,只有當我們有充分的經驗證據才能夠下判斷。

例子(2):「最低工資會否引發企業倒閉潮?」 

要判斷「最低工資會否引發企業倒閉潮?」這個問題,同樣地,我們無法僅僅藉著意義分析等方法來下判斷,因為即使釐清了問句中關鍵概念的意思和用法,亦無法證明「x會導致y」或者「x不會導致y」為真。我們仍需要取得進一步的經驗證據,譬如是過往實施最低工資的地區情況、市場的問卷調查‥‥‥等等有關資料。換言之,這類問題其答案的真假是不能夠獨立於經驗而得知的,只有當我們有充分的經驗證據才能夠下判斷。

來到最後要提醒讀者,問句的表述形式和其類別沒有必然關係,千萬不要以為某種形式的問句就必定屬於先驗或者後驗。我們要區分一個問題是先驗還是後驗,最好還是視乎問題的意思和區分判準。尤其是另一種區分問題類型的方法:「實然/應然」,其中的類別有可能是先驗,亦可能是後驗,而我會再下一篇文章詳細講解。
─────
[1] 在哲學上對於命題的區分,有三種重要分類的方式,分別是:以語意來區分的「分析/綜合」、以經驗來區分的「先驗/後驗」和以可能來區分的「必然/偶然」。大致上來說(有例外),它們可以交替應用。

[2] 有關「怎樣算是檢視了經驗」或者「怎樣算是應用了經驗」在當代知識論的領域仍在爭拗當中,本文無法在此提供一個公認合理的界定,但會嘗試以展示、例釋、比喻、語境烘托之類的途徑來了解這項判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