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電影情緒·虛構悖論》/ Ethelred Little

《電影情緒·虛構悖論》/ Ethelred Little

我們的情緒 (emotion) 會隨著電影的情節而改變,這是觀眾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可是,即使是同一齣電影,對人們所引起的情緒亦不盡相同。有些人完全不害怕看恐怖片;相反,曾經有朋友跟我,他只怕看關於靈體的恐怖片,而背後的原因是他相信世界上有鬼魂。這明了我們所持的信念 (belief) 影響著我們的情緒。然而,在另一方面,電影的情節都是虛構的 (fictional),我們不會相信電影是真實,那為什麼電影還能喚起觀眾的情緒?這就是哲學家所的「虛構悖論」(paradox of fiction)

情緒的特質

情緒是一種心靈狀態 (mental state),而大部分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認同,這種心靈狀況是指向某對象的,也就是當你有驚慌的情緒時,需要指向某個使你驚慌的對象。同時,情緒通常也伴隨著某些生理上 (physiological) 和自主神經系統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的反應,例如當你傷心的時候會哭泣。但生理上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不必然引起相關情緒  ── 我們在看驚慄片時,可以被突然出現的畫面所嚇而有所反應,但卻沒有驚慌的情緒。這法可被Schachter and Singer Experiment 所支持:實驗人員為受測試者注射藥物,引發他們生理上的反應如加速心跳,但結果是沒有引起任何與心跳加速相關的情緒 [1]

以上的實驗明了,情緒的喚起可能要依賴於某些認知 (cognition),例如信念。可是,如果情緒必須由信念所喚起,似乎需要面對一個難題:我們普遍不會認為電影的容是真實的,但為什麼電影還能喚起觀眾的情緒?試想像在看《星球大戰》系列的電影時,當中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完全不一樣,但我們是如何投入其中的?


虛構悖論

以上的難題即是所謂的「虛構悖論」,這悖論指出: 一方面情緒需要由信念引起;而另一方面,觀眾看電影時不一定相信情節是真實的,但電影卻能喚起他們的情緒,這似乎是互相矛盾的結果。當然,這不排除某些觀眾的情緒由信念導致 ── 小孩看恐怖片後的情緒通常較大,時間也較長,這是由於小孩相信電影情節是真實。面對「虛構悖論」,哲學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一種法是:我們在面對電影的虛構情節時,我們能夠投入角色的信念中,也就是說我們會以角色的觀點思考,同時也能夠獲得與角色相關的情緒。例如:當角色遇到危險時,我們也會出現緊張和驚慌的情緒。另一種說法是:當我們觀賞電影時,會製造一種虛構的信念 ,亦即所謂的 make-believe,投入其中 [2]。一種我認為比較有趣的方案是,把情緒與信念分開。試想像:把一些畏高的人吊到半空,即使他們完全相信是安全的,部分人還是會不能自控地有恐懼的情緒。另一個例子是:在紐約的 Jell-O Gallery,你可以買一個哩造的人腦,腦上還加上了草莓汁。雖然我不相信它是真的人腦,但當我想起要吃這碟哩時,也自然地出現不安的情緒,這些例子都明了情緒不一定需要信念支持。(對電影不安情緒的討論,詳見:《恐怖電影·驚慄悖論》)

哲學家 Carl Plantinga嘗試明,情緒是由認知的無意識 (cognitive unconscious) 所引起,而作為解決「虛構悖論」的一個方案 [3] 。他提出在O’Brien and Jureidini Experiment 中,在受測試者的兩邊耳分別播著不同的資訊,當要求他們專心留意某一邊的聲音時,受測試者不能有意識地記起另一邊的資訊。可是,雖然不能有意識地記起另一邊的資訊,他們的行為卻顯示了受到那些資訊影響 [4] 。這明了認知不一定是有意識的,因此,情緒這種心靈狀態也不一定需要意識支持。



註釋

1. 參見: Schachter, S., & Singer, J. (1962). Cognitive, Social, and Phys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Emotional State. Psychological Review, 69, pp. 379–399.

2. 參見: Walton, K.  (1990). Mimesis as Make-Believe: O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Art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參見: Plantinga, C. (2009), Moving Viewers: American Film and the Spectator’s Experienc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 參見:  O’Brien, G., Jureidini, J. (2002). The Last Rites of the Dynamic Unconscious. Philosophy, Psychiatry & Psychology, 9(2), pp. 1661-166.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