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研究「XX的」文化?/一口苗
圖片來自網路 |
在香港,主修文化研究的學生遇得最多的疑問,莫過於:「你研究的是什麼時期、什麼地方的文化?」每次,我都立刻澄清:「文化嘛,不一定要先劃分時間、地點等界限才可以討論;我們想去研究文化的『全部』。」這個回答總會換來一臉狐疑,然後,話題就這樣終結了。這番看似沒趣的「雞同鴨講」,我認為十分有意思:發問的人會覺得,按照一般常理而言,文化總有一個範圍去研究研究、學習學習的吧,否則,文化該如何說起;而我,受了文研的洗禮,總是拒絕持著先劃分、後研究的態度看文化,因為,任何不經反省的劃分,都會使我忽略了某些重要的文化的部分。若你有興趣隨著我,以文化研究的角度重新審視文化,第一步需要做的,便是先質問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對於文化的既有劃分。
我對劃分的猶豫,透露了文化研究對「文化」的基本預設:文化不是既定的(given)。再大膽一點說,亦即文化可能不以現時的面目出現;它成了這個樣子,不是按照上天早已設計好的安排,不是隨機發生的基因突變,而是各種人為原因互相影響的結果,那些原因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心理的、語言的等等。若要真正地了解文化,我們就要還原文化的本來面目,而方法就是拆解文化背後的這些成因。文化研究所謂要理解文化,目的是改變現有的世界,所以,它的實踐面向相 比其他科目更強;可以說,若你只以知識本身為研究的終極目的、只是想做純學術而別無他求的話,你的這個想法,並不符合文研所持的研究道德。
知識是「常識」——我們所知的文化
如上述所說,文化研究對文化的定義很廣,甚至廣至日常生活的一切(也有學派不持這樣的看法,其後再詳說,現在,我們先放開懷抱地擁抱文化的所有),而文化的劃分本身,由上述很多各方面的原因所促成,若要進一步解釋,我們可以先嘗試從自己的認知這方面出發。
文化研究經常批判知識的建構以及流傳。因為,它認為,我們現時所有的知識,包括上述我們對文化的認知,重要地構成了「文化」本身;而它卻想要還原文化的最初面目,故此,批判知識的產生是必須的。
文化研究常常把「知識」稱為「常識」,是因為「知識」隱含正確無誤的意思,但知識是否當真正確無誤?當它落入了特定情境時,就會變成一種人們賴以相信的「常識」。而文化研究者認為,知識產生時的處境比知識是否本身為真,更大程度地決定了人們相不相信那個所謂的知識。換句話說,知識的問題,不是知識之內容的問題,而是它的意義如何在一連串過程中被產生的問題:在知識被製造、挪用的過程之中,對我們來說,它的意義如何確立及變遷?於是,當我們理解何謂知識的時候,便該是從詮釋的方向走,而並非從實證的角度看。例如,在中世紀,人們堅信「太陽圍繞地球轉動」是真的,其後科學家推翻了這說法,說「地球圍繞太陽轉動」才是真的;科學驗證了後者為真,但文化研究關注的是,人們抱持的這個常識,如何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追溯這個知識被生成的歷史過程,背後的既得利益者之權力鬥爭,亦即教會當時的權力運作,如何挑撥人的信念,使得這知識被「相信為真理」。
常識得以「成為真理」,只是因為它在權力的操作下,漸漸地被鞏固了地位罷了。文化研究借用不同的「理論」,就是為了拆解它的構成過程。不同的解釋包括:常識是權力運作操縱下構成的知識、常識是維持現有社會階級的工具、常識是人類心理結構的產物⋯⋯這些理論先不在此詳細解釋,容後再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