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unt: 謠言心理學》/Isaac
來源︰http://screenpicks.com/2013/12/interview-hunt-jagten-director-thomas-vinterberg/ |
最初,幼稚園園長對小女孩 Klara 的告白也是半信半疑,她意識到指控嚴重,必須審慎。但當那個疑似社工的男人來調查時,命運就踏上不歸路--他問了引導性問題。一開始時 Klara知道好像要變得麻煩了,於是否認她跟園長說過什麼,但她也不想開口承認自己說了謊,她想選擇沉默,但大人們不容許,他們一定要把答案給問出來,於是直白地問了「你說 Lucas 讓你看了他的雞雞,是不是?」這種問題方便了 Klara 選擇讓謊言繼續,因為她只需要點一點頭,就可以擺脫他們的追問。如果「社工」沒有提出這個問題, Klara 很可能不會把謊言重述一次,而是保持沉默,當作沒事發生。
而第二個關鍵點是,園長把事情告訴了第三者。一個人本來半信半疑的事情,開口講了出來,就會令自己相信了。這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社會心理學家做過實驗,寫了一篇講稿,讓煙癮者上台為中學生講講吸煙的害處,之後的 follow-up 發現,這些煙癮者減少了吸煙。這現象叫「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就是當我們做了一些事或說了一些話之後,即使是無心的,都會事後努力合理化(justify)自己的言行 [1]。園長把未經證實的指控告訴了其他人之後(可能只是耐不著要跟人商討),她要麼承認,如此嚴重的事情,她粗心大意地散播了出去,沒有保障被告的信譽,要麼她就使自己確信被告是有罪的,所以她讓其他人多加提防,是正確的。即使未有新證據足以合理地加強她的信念,這件事她告訴給越多人聽,她自己就越來越確信不疑。
第三個關鍵,就是園長刺激了其他家長的恐慌,讓他們紛紛追問自己的孩子。後面可以看到,「證供」共同指向的犯案地點是被告家的地牢--可是他家根本沒有地牢。家長的引導性問題,問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地牢--對變態犯罪者的典型想像),彼此間又不斷交換流言,結果製造了一份彼此一致但跟現實矛盾的證供。
第四,就是三人成虎,人們越來越肯定,結果開始連 Klara 都搞不清楚自己有沒有說謊了。在強烈的引導之下,人可以使自己記起沒有發生過的事--也就是虛假記憶(false memory)。心理學家 Elizabeth Loftus 跟進過很多案例,一些少男少女在催眠治療師的引導下,「記」起了童年受父母或其他大人性虐待的受抑壓回憶(repressed memory),於是紛紛控告父母十幾年前的罪行。他們是真心相信確有其事的。其中一個個案,被告在上訴成功後仍受不住社會壓力,釋放不久後就鬱鬱而終[2]。
最後,為什麼法庭釋放了被告,民眾卻不肯放過被告?一來,雖然國家的法庭有無罪推定,但在人心的法庭內,卻會要求嫌疑人證明自己的清白;二來,也是認知失調,之前曾惡言相向的那些人,要他們相信法庭然後承認自己的魯莽比較容易,還是繼續堅持自己的原判,確信自己從頭到尾也是正義的比較容易?人類不喜歡自己打倒自己,可以不認錯的話,絕不會認錯。
了解這些心理學背景,你或者也不能再把這些人當成是「愚昧的群眾」了,驅使他們錯誤的,是我們所有人同樣都有的認知偏差。這也就是我為什麼一直主張讓心理學列入中學必修課程之內--不是因為我們太無知所以我們需要教育,而是因為我們太不了解自己如何無知。知識不是用來合理化自己的傲慢,令自己覺得武裝了起來,可以審判別人的工具,而是讓自己了解自己有所不知,然後避免重大的錯誤。心理學不一定就錯不了,但是它起碼能夠提醒我們有哪些可能會犯的錯誤,例如上述所講的,提出引導性問題、把還不肯定的事說出口等等。如何做正確的事,這問題從來都不容易回答,任何人告訴你他有 "the answer" 你也要抱有七分懷疑。但是,隨著人類的知識發展,雖然我們還是不知 "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但我們至少越來越清楚 "what are the wrong things not to do" 。
了解這些心理學背景,你或者也不能再把這些人當成是「愚昧的群眾」了,驅使他們錯誤的,是我們所有人同樣都有的認知偏差。這也就是我為什麼一直主張讓心理學列入中學必修課程之內--不是因為我們太無知所以我們需要教育,而是因為我們太不了解自己如何無知。知識不是用來合理化自己的傲慢,令自己覺得武裝了起來,可以審判別人的工具,而是讓自己了解自己有所不知,然後避免重大的錯誤。心理學不一定就錯不了,但是它起碼能夠提醒我們有哪些可能會犯的錯誤,例如上述所講的,提出引導性問題、把還不肯定的事說出口等等。如何做正確的事,這問題從來都不容易回答,任何人告訴你他有 "the answer" 你也要抱有七分懷疑。但是,隨著人類的知識發展,雖然我們還是不知 "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但我們至少越來越清楚 "what are the wrong things not to do" 。
[1]認知失調是社會心理學最主流的理論,成功解釋很多不同的 實驗結果,但我在這裡不容置疑地是有所簡化了。有興趣者 可看 Wiki 或 Elliot Aronson (et al.) 的教科書 Social
Psychology,寫得簡明生動,不會悶的。
[2] 關於 false memory ,可看 Wiki ,還有 Loftus 在 TED 的演講(有中英文字幕可選) 。在 Dominic Streatfeild 寫的 Brainwash: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nd Control 一書中,記載著更嚇人的例子︰一個父親因為
0 意見:
張貼留言